“設計最重要的成就感,不外乎是帶著業主從設計中體驗他的人生,但又不主觀去定義他的生活。”
創空間集團創辦人 洪韡華
創空間,以集團化管理聞名業界。二十年來,創辦人洪韡華時時回望初心——讓業主將權力釋放給設計師,讓設計去馳騁去說故事,去造就這個家成為生命之屋——言說你的過去,貼合你的當下,延伸你的未來。
設計無國界,創意不囿地自限
「權釋國際設計」是2001年創空間創辦人洪韡華(以下稱Elen)創立的室內設計工作室,如今是創空間集團旗下的品牌權釋設計。將權力釋放給設計師,「讓設計的權力掌握在設計師手上」,從而在創業初始就將目光放在國際。一路走過房地產多頭的年代,這個初衷沒有移易,亦成為了創空間在業界做出差異化的招牌語彙。
「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將設計師與工程師分開來各司其職,是從權釋國際設計到創空間集團都堅持的專業分工。Elen直陳,一直以來,台灣的設計公司都偏向區域型經營,常年不變的「設計加工程」統包作法,設計師往往必須承接自找工班,擔起監工的職責,當然得事必躬親,分身乏術。
「所有的國際型設計公司都只做純設計,我們公司設立之初,設計師就專職做設計,一旦進入裝修期,便交由專業的工程師負責。」他舉例,一如甫開幕,位於士林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建築師不可能包下營造工程「自己監工自己的設計」,球員兼裁判不但不合邏輯,甚或設計師要從美國飛來台北監工嗎?這當然不可能。
不過,建築與營造分開,已有既定法規,但回到室內設計產業,國人已習慣設計與工程一條龍行進。Elen一直以來實行的,就是將設計師的成果交由第三方審核,「設計師當然希望設計得好,品質也好,但是品質一拉高,預算也可能超標,這時候就由工程端來把品質跟管理做好。」他說,試著換位思考看看,假設有一個業主告訴設計師:你先不要考慮工程,不要考慮預算,只要好好幫我把設計做好,「這時候,是不是有可能得到一個很好的設計案?」如果一開始就從工程的角度出發,肯定綁手綁腳,難以揮灑天馬行空的創意,諸如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臺中國家歌劇院、庫哈斯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這些一度因建築構造難以施作而延宕工期的國際級設計就不可能成形了,他不諱言:「我們設計師會跟工程師磨合,甚至在意見上彼此拉扯、爭執,我都認為這些過程是再正常不過。」
脫離過度裝修,輕裝修重軟裝
近幾年,在各個領域躍上國際舞臺的「台灣之光」輪番崛起,作為創空間旗下品牌,權釋設計作品亦囊括了A' Design Award and Competition金、銀、銅、青銅獎,這個獎項素有「歐洲設計界的奧斯卡」之稱,足見台灣室內設計已具備國際視野。
即使如此嫻熟大開大闔的豪宅語彙,但對Elen來說,「人」才是家的中心,即使預算再充足,「也不一定要將裝修做到極致,做到滿溢。」不但業務拓及海外,Elen也走訪過許多國家,從歐洲到東協,「唯獨台灣是過度裝修的國度。建築師蓋好一棟房子,曾幾何時,沒有辦法直接搬進去住,這合理嗎?但我們已經習慣這件事。」他觀察到,不同於國人習於接手毛胚成屋,「在北歐、日本,建築師完工,室內設計也完成了,剩下的都是家具、窗簾、花藝這些可移動的軟裝元素。」
居於上海的私人招待會所,斜砌的石牆帶領來客走入一眼無法望盡,猶如蘇州林園的曲折幽徑,預告即將展開一段大隱於市的逸塵之旅。
「輕奢」這個名詞,會出現在珠寶、皮件、高級訂製服等時尚產業,但權釋設計以輕奢作為與業主溝通的設計軸心,為何會如此定調?Elen解釋:輕奢,意即輕裝修,重軟裝。一旦褪去過度裝修的思維,不僅能降低建物本身的負擔,「重要的是,揀選你真正喜愛、品質好、經久耐用的軟裝,無關乎預算,你的家就是你的個人美術館,生活一樣可以過得很有質感。」軟裝是與生活況味交融的裝飾藝術,就像日本料理的旬味,「就像隨心情變換的盆花」,隨四季而走,將家的樣貌拓染上季節的色調。
淬鍊千萬年的大理石結晶,是家人的心之所向,為灰調空間帶來靜謐的凝定。
成為一個會說故事的品牌
「你這次裝修的目的是什麼?」簡單的提問,往往能直指本心。Elen的直球對決,很多業主一時間也答不上話,不明白自己的答案是什麼。
為什麼他會這樣問?「其實這些有預算的業主,房子往往不止一間,裝修經歷也不會只有這一次。」經驗一多,裝修成了制式化走流程,他們對這件事不再投入情感,落入「我給你多少預算,你幫我把房子裝修好,公事公辦。」
跟業主面對面坐下來,喚醒他對家的審視。也許這間房子是送給女兒的禮物,也許是兩姐妹的退休宅,從目的出發,詳盡地為業主做近似偵探抽絲剝繭的背景分析,再從清晰的背景脈絡進入設定目標,也就是設計的議題,取徑達到期望中的目的。
在分析與討論過程,緊緊追隨、牽繫著業主的人生與背景,創造出具有邏輯性的故事架構,最後設計師將情感回饋到「這個家」的設計上,「我們是一個說故事的品牌,用實際的設計告訴業主,這其實是他人生的投射,他就會懂得我們為什麼會這樣設計,進而減少落入喜歡或不喜歡,陷入好惡左右的情緒。」
權釋設計近期有一個位於板橋的案子,整間皆以承豪石材作為述說業主故事的軸線。業主早年在國外經商,人生下半場回台灣置產買房,「我們將把他周遊列國的情境悉數設計在空間之中,從玄關為起始點,創造一條路徑,經過台灣海峽、陸路,將這條路徑全部以裝置藝術的形式嵌入每一個空間。」像是以主題牆的形式,選取出一塊得以象徵的大理石來形塑,比如說海洋、大河,都萃取出來對映造物主早已創作好的「石材」藝術品,同時運用一首詩來貫穿整個設計作品。
位於板橋的作品——如幻境如夢影,藍綠交織的天然麗景,每一眼都是奇遇。
採訪末了,忍不住問Elen的成就感來自何處?他淡然一笑:最重要的成就感,不外乎是帶著業主從設計中體驗他的人生,但又不主觀去定義他的生活。「這僅是我個人的想法。」短短兩句話,濃縮了二十年生涯,這不也是設計師對業主的「權力釋放」嗎?
相遇奢石
Q:對於石材的運用,要如何選取?又有哪些優勢?
A:從事設計超過二十年,接觸的石材也累積很多。相較於價格與樣式,我更著重情感的感受和體驗。藉由石材的搭配,可以做出各種不同設計上的差異,這份來自天然材質的體驗不是人工所能取代,是使用者能發自內心感受到的。
我們集團與多家石材廠配合,承豪是所有石材廠之中走在最前面的。他是第一家把石材當作藝術品來展示,並在前端選材挑選就做出差異化。早期去逛石材工廠,滿室滿地都是灰塵,挑了就用,就像在市場選肉買菜一樣。到了承豪,我第一次發現,有人願意像寶貝一樣看待大理石,為它們鋪上地毯,放上解說,尊貴地展示出來,某個程度這樣的做法也有助於提升國人的生活美學,這是蠻重要的層面。從我的角度來觀察,承豪已成功創造出石材應有的價值。
Q:關於承豪石材,您的評價為何?
A:我很喜歡挑石材和木材。這兩種最天然的材質,紋理質地都不會重複,具備獨有性與稀有性。我們都知道趙無極的畫作動輒上億,我常跟業主說,「你看這塊石頭是不是比趙無極的畫更抽象?」這意味著什麼,石材與木材如何運用,都由觀看的這一方重新詮釋。
我會帶業主去挑石材、選木料,挑的時候就可以進行與他個人故事的「連線」。石材能在空間中作為闡述故事的載體,一片石材,有時候就是5萬元而已,但僅僅以5萬元買到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原創藝術品,既不會像畫作隨時間褪色,也不需要恆溫恆濕保存,大理石是最天然的結晶,是化石程度的建材,這麼寶貴的材料,我常會拿來當作畫作、藝術品在使用,這才是石材所擁有的最大優勢。
我做每個案子都期待業主以欣賞藝術品的角度去選擇石材,這樣才能挑到跟他有緣的藝術品。用藝術大師的眼光來看石材,往往會驚訝它的價格如此低廉,但珍稀性卻是其他人造材質無法取代的。假如你的家曾經鋪過全室大理石,你就會知道那踩下去的感覺,根本就不需要穿拖鞋,就是直接跟大地連結。石材的溫度和情感無法被任何建材超越,能將其活用於空間中,不須過多裝飾,不就是超級棒的idea嗎?
Q:兩年多的防疫生活,對於Elen的設計思考維度產生什麼影響?
A:我們團隊從疫情初期就開始討論後疫情時代對於設計的影響,但經歷這段時間的觀察,也一直在思考所謂的「後疫情設計」,走到現在,我們發現,其實我們一直在做的已經考慮得很周詳,無論是居家或異地辦公,對很多業主來說,一台ipad就能解決,而投射到我們的設計,其實任何一個居家空間都能自在切換。
若真要討論會不會針對疫情生活而對設計有所修正及調整?就我們服務的客群而言,真的沒有需要調動的地方。從書房、客廳到吧台,每個空間都各自獨立,能在其中享受他所設定的品質。無論是希望辦公室像住家,或是住家也能像辦公室一樣有多功機能,各方面的完整度都已足夠,該考量的也都經過縝密思索,在這方面來講,已可算是某種程度的超前部署了。
創空間集團 創辦人 洪韡華
總部: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二段32巷19號
電話:02-27092766
旗下品牌包括:權釋設計、北歐建築、日和設計、建築旅人、BoConcept等。
https://www.twcreative-group.com/